金融时报:印度经济管理模式十分更自信和成熟(转载)

Connor 比特币交易官网 2023-02-23 155 0

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 塞巴斯蒂安•马拉贝 为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撰稿

上周令人失望的20国集团(G20)峰会之后,一场全面的汇率战争看上去似乎不可避免信和大金融。但想想印度吧。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资本管制和汇市干预之际,印度表明,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。

自从近两年前改变想法以来,印度就不再干预市场以管理其汇率信和大金融。印度没有像其它国家——从巴西到泰国——那样,实施新的资本管制措施。与中国和其它东亚重商主义国家不同,印度没有出口盈余;也没有坚持把过多的储蓄投向没有很好利用它们的富裕国家。相反,印度就像教科书上发展中国家应该做的那样管理经济。印度运行着贸易赤字,因此有助于富裕国家的复苏;它引进资本以帮助国民脱贫,每年实现8%左右的增长率。

对众多观察人士(包括许多印度人)而言,印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始终实施资本管制,即便该国最近没有出台新措施——例如,印度债券市场基本上不对外国人开放信和大金融。然而,正如印度国家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所(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Finance and Policy)的阿杰伊•沙(Ajay Shah)所言,尽管印度在法律上限制资本流入,但实际上该国的全球一体化程度已经取得显著进展。过去十年间,跨境资金流动总额已经从GDP的50%飙升至逾120%。约500家印度跨国公司进入全球资本市场,并可以将资金自由汇出/汇入母国。当你的贸易和投资全球化时,政府就难以压制资本全球化。

  如果说印度已变得令人意外地开放,面对目前的紧张局势,它仍会坚持开放吗?中国操纵汇率,鼓励其贸易竞争对手压低本国汇率;这些汇率操纵国推动资本进入非汇率操纵国经济,推升后者的汇率,并带来资产泡沫的威胁信和大金融。换言之,某些国家干预力度越大,不干预国家就越难坚守原则,然而,至少迄今为止,印度似乎致力于坚持开放模式。印度央行最近承担了汇率“反斗士”的角色,冒着卢比升值的风险提高利率。

  如何解释印度的决心?印度当然不会没有资产泡沫的危险信和大金融。最近印度国有煤炭公司首次公开发行(IPO)获得了15倍的认购;投资者竞相认购价值540亿美元的票据——这些资金足够建造25个像新德里刚启用的新机场那样宏伟的机场。但至少某些印度财政官员意识到,要抑制股市不断飙升的需求,你只需相应增加股票的供应。继煤炭公司之后,数十家其它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时机已经成熟。通过IPO,印度可以消化外部资本,将潜在可逆的“热”钱流入,转换为更像外国直接投资的稳定资本。

  当然,发行新股不会阻止卢比升值信和大金融。但是大多数印度领导人在这方面也看到了坚持本国开放模式的理由。他们不希望出台新的资本管制措施,因为他们知道,资金将会渗入,管理起来是场噩梦。他们不愿干预货币升值,因为他们明白,阻止热钱流入的最佳方式或许是允许本币升值——到了一定时候,投资者将担心,卢比可能逆转走势,令他们蒙受损失。

  今天急切的干预派应该注意了信和大金融。他们远未意识到的是,自己正为交易者建立单向押注。对冲基金知道,韩元被政府人为压低,因此更有可能升值而非贬值,因此他们将海量资金汇入韩国,加剧了韩国迫切希望缓解的热钱问题。如果印度领导人坚持自己的开放政策,如果新干预主义得到应有的惩罚,事实可能证明,当前的干预主义幸好是短暂的。

  本文作者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(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)高级研究员信和大金融,著有《比上帝有钱: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》(More Money Than God: Hedge Funds and the Making of a New Elite)一书

  译者/何黎

评论